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
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
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一息....
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
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挂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
,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
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
掩埋了....
疑惑間,畫面切換,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
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書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
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
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
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
書生大悟,唰地從床上坐起....就這樣病癒了!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
可是有的部落格把他放在鬼怪區,
還真有趣。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破窗理論與小花理論
美國威爾森(James Q. Wilson)和凱林(George L. Kelling)
兩個研究犯罪學家在1982年提出了「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
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
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維修,當窗戶破了沒人修理,
路人經過後一定認為這個地區是沒人關心,沒人會管事,
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因此引發更多人打破其他的窗戶,於是從這棟大樓開始蔓延到整條街,
擴散到其他鄰近街道。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破窗理論在公共行政及管理學上經常被拿來引用,
與這個理論相反概念的是「小花理論」,
該理論的故事出自我國的國中的教科書,內容是說一個邋遢的年輕人,
住在一個凌亂的房子,某一天有人送給他一朵小花,
他放在書桌前靜靜欣賞,為了這朵小花他找到一個花瓶將它供養,
可是他發現他的書桌實在太髒了,於是他開始著手整理他的書桌,
接下來他發現他的房間與整齊美麗的書桌不搭配,
於是他也將他的房間整理乾淨,最後他照鏡子發現自己披頭散髮鬍鬚太長,
於是他也將自己重新梳洗乾淨,最後整個人與環境都煥然一新。
破窗理論是說一個黑點不注意,最後整個白色的環境最後都變成了黑的,
而小花理論則是指,在一個原來黑色的環境,加入一個白點後,
最後影響整個環境都變成了白色了,
因此那一個小黑點及小白點對於整個環境都是關鍵點,
另一個破窗理論與小花理論的共同點,就是對於關鍵點的「堅持」,
假如破窗很快被修復,整個環境也不會惡化,
小花假如不堅持花時間照顧它,花一枯萎,就不能再有任何的影響。
但是這兩個相反的的理論,整合起來其實就是中國的「太極理論」,
在太極圖中有陰陽兩儀,但是陽儀中有一個點陰,陰儀中有一個點陽,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而這一個黑點及白點雖然佔整個太極圖的面積不大,
卻是重要的關鍵點,假如陽儀中對於黑點無法防守得宜,
便有可能將整個陽儀變成了黑色的,那個黑點其實就是破窗,
相反的陰儀中的白點,假如堅持下去,也有機會將整個陰儀變成白色的,
那個白點就是小花。當然就管理者的立場來說,在陽儀的階段,
當然希望將所有黑點都除去,但是陰陽之間是相生相倚,
不可能找到一個純陽或是純陰的環境,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任憑在陽儀中如何想處理掉一小點的黑,終究小黑點會在某處產生,
容許局部的小黑點,但卻又要防止小黑點的坐大,如此才可長治久安。
現代管理喜歡強調全面解決方案(Total soultion),
其實任何惡化已久的情況,假如想要全面處理,
所需花費的成本是非常的高,可且很可能功敗垂成,
作不到一半,便可能因反彈力量過大而放棄,
但假如運用小花理論,先堅持某一部份的改善,
時間一久整個情況便可能改善,就像台灣以往的生活環境充滿了髒亂擠醜,
許多人認為我們環境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但是政府在民國86年時開始推出所謂的城鄉新風貌,
從局部的公共區域開始改善,
久而久之連私人的住宅或店鋪也逐步重視美感,
這就是小花理論的應用。
處在順境中,仍須注意小地方,提防破窗理論而將整個好的局勢轉成劣勢,
同樣的處在逆境中,則可用小花理論,
找到最可能堅持的地方改善,時間一久,劣勢便可能轉成優勢,
古人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千萬不要忽略環境變化的小地方,
因為那不起眼的小善及小惡都可能成為扭轉大局的關鍵點。
引用
http://blog.roodo.com/evelynchong/archives/1533562.html
你可以用google做的101件事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Explore the Ocean in Google Earth 5.0
新功能介紹:
Google Earth 5.0版本,
新增加了海洋專家所收集整理的海底與水面研究資料,
Google Earth把地球詮釋的更細膩了。
http://earth.google.com/intl/zh-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