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我學英文的經驗-旋元佑

PS: 這是從一本英文學習的書籍所節錄的序文, 作者是旋元佑, 他的英文學習經驗挺有趣的, 可以給大家看看!!

序-我學英文的經驗
教了二十幾年英文,接觸到的學生算是不少了。常有學生問我是國外哪所大學畢業的。聽到我回答從來沒有出國唸過書,往往會十分訝異,接著就追問我英文是怎麼學的。其實學英文只要方向正確,並不一定得出國才能學好。讀者有興趣看這本文法書,應該是想把英文學好。在此提供我個人的經驗供讀者參考,或許能幫讀者節省一點時間,少走些冤枉路。

我是進了初中才開始接觸到英文。初一的班導師是英文老師,他叫我們要勤查字典,我也就乖乖地查了三年字典,背了些單字,也生吞活剝地記了些文法規則。在那種年紀,記憶力好,理解力差,也不會想去把文法弄懂,背起來就算了!

啟蒙的老師及文法書
高中讀的是新竹中學,高一的班導師也是英文老師,他要我們開始使用英英字典,於是我就查了三年英英字典。這在高中階段我覺得是不錯的訓練,可以避免在兩種完全不同語系的單字間硬套,同時也可以訓練閱讀,以及培養用英文思考的習慣。

當時我們用的文法書是湯廷池老師編的,對我的幫助很大。湯老師是新竹中學的學長,也在竹中任教過,我進竹中時他已經離開了,不過我一直自認為是湯老師的學生,因為他的文法書可以說是我英文觀念的啟蒙。那套文法書整個是用英文寫的,系統嚴密、深入淺出,解決了我對文法的許多疑惑,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文法觀念。一本好的文法書,對學英文的人有多麼大的幫助!湯老師那套文法書就是這樣的好書。只不過完全用英文寫成,要自習不大容易。此後我再也沒有看過一本夠好的文法書。雖然書店裡有上百本,可是都抄來抄去,寫的人大概也不懂那些「規則」的道理何在。這種文法對一個心智發育成熟、有理解需求的學習者實在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我才會想要寫一本偏重理解、能夠自習的文法書。

大學我唸的是師大英語系,大一班導師當然也是英文老師。他要我們丟開字典、大量閱讀,要有一個晚上看完一本小說的能力。我一聽正中下懷。查了六年字典,我仍然視查字典為苦差事,可是不查又不放心。現在有老師說可以不查字典,真是深獲我心。另外,我選擇讀英文系的原因,主要就是我愛看小說。讀英文系,看小說就是我的功課,那是多美的事,而且又不必查字典!

大學教育
大學四年,我看了不少書。我們用的英國文學史和美國文學史,和美國大學英文系用的是同樣的版本,兩本加起來有幾千頁。包括中古英文,有從古到今、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精華。老師上課的時候只是蜻蜓點水,有些部分完全不提,有些只能作些背景介紹,最多是節選一些段落出來講講。我當時有頗強的沙文主義偏見,對盛行的留學風很不以為然,認為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到外國唸書不可?所以我打定主意在國內唸研究所。而研究所考試的專業科目主要就是英史與美史,所以我不管老師上課時怎麼跳,晚上一定把書本逐字逐句看完。當然有看不懂的,也有不認識的字。不過我是以「看完」為目的,不懂也就算了。除了課本,另有一些重要的典籍與作品,像是聖經、希臘羅馬神話與經典小說等等,我都到圖書館去借來看。好在這些東西都是經過時間試煉的名作,不必勉強自己,看下去自然會欲罷不能。看這些東西,感官刺激雖不如看電影,可是它比電影多一層想像的空間,韻味無窮,是電影無法企及的。就這樣,我輕鬆愉快地唸完了大學。

研究所我讀的是台大外文研究所。考研究所之前我先教了一年高中--那是師大公費生的義務實習,教宗才有考研究所的資格。這一年中我幾乎沒有時間準備考試,只是到時候拿枝筆就進考場了。台大外文研究所筆試的滿分是六百分,考試結果我以第一名錄取,分數是五百多分,第二名錄取者是三百多分--跟我的分數差了接近兩百分,我自己也嚇了一跳。我想這是我「不求甚解」式讀書方法見到效果了。

一個晚上看一本小說
唸研究所時值得一提的是學位考試(Comprehensive)。當時我選的兩張書單分別是十九世紀英國文學與二十世紀英國文學。書單上分成小說、戲劇、詩歌、散文、文學批評等五類。光講小說的部分,兩張加在一起有四十五本,每本平均是三、四百頁。我記得當時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把這四十五本小說全部看完--扣掉出去玩的日子,大概一個晚上要看一本。這一段時間的密集閱讀對我的英文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小說是最優美豐富的文字,戲劇用的是口語 (不過十九世紀的口語和現在頗不相同),詩歌是最濃縮的語言,散文比較平易近人,文學批評則是非常學術化的文體。這些東西看了一堆下來,大概各式各樣的英文都可以應付了。

研究所畢業後,在元培醫專、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教了一陣子的書,又回到台北,進入淡江英文系任教,並就近去讀淡江的美國研究所博士班。在美研所所學,與其說對英文有什麼幫助,不如說是進一步了解了美國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話說回來,要真正懂一個語言,不了解那個國家和人民的話是辦不到的,這一方面也就是我讀美研所的收穫。

到現在我教過的學校包括國中、高中、專科、大學,補習班有YMCA、留學補習班等等。現在還在我女兒讀的鄉下小學自告奮勇,每週三天,利用早自習時間去教小孩子英文--這是我做過最有挑戰性的工作!

享受閱讀樂趣的第一步--不求甚解
教學的經驗給我的幫助也很大。在從前教托福、GRE、GMAT這些留學英文測驗時,開始接觸到字源分析,了解到英文單字的構成,也體認到字源分析是學習單字效果宏大的工貝。《TIME中文解讀版》「資訊播報員」單元中的字源分析以及TIMEStudies《學習時代》中的「字源大挪移」這兩個單元,就是這段教學經驗的產物。這本《文法俱樂部》,整理出我從大量閱讀中觀察、歸納出來的心得,以及我個人架構出來的文法句型系統。它偏重理解,預先設想學習者可能有的疑惑,也針對最常犯的錯誤加以解說,這些都是我教英文二十多年經驗的累積。

同時,為了教學所需,我以在師大學的教材教法為基礎,再去閱讀新的ESL/EFL教學理論,發現我誤打誤撞的那套「不求甚解」式閱讀,竟然就是五種教學法之中最適合國內學習者需求的「閱讀法」(the Reading Approach)。這種方法不需要外在有英語環境,只要找來適合自己程度的英文文章,由淺入深閱讀下去,常見的英文單字與常用的文法句型自然會大量出現,從上下文中就可以學會新的單字與用法,不需借助字典。有字源分析的工貝當然會更好。冷僻的單字去查也沒用--因為不是常常看得到,查了也背不起來。更重要的是,擺脫了字典的累贅,你就會發現閱讀的樂趣,讓你愛讀的文章來牽引你,不必有絲毫勉強,自然能持續下去,每天都有進步。我的托福考了滿分677 分,GRE語文部分拿到720分(在以美國大學畢業生為主的全世界考生中名列前3%),可以證明「閱讀法」效果宏大。

讀到一個程度,累積了足夠的input,就會有output出來可以拿起筆來寫了。不過,寫的要求比讀的要求高出很多,沒有好的文法句型觀念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文法俱樂部、繆司作文班此時就是你的好朋友。

TIME的挑載
我學英文的經驗,還有一個挑戰要提--TIME。從前我只是偶爾看一下TIME,一九八○年代我開始在補習班講授TIME。這時候不是看看就算了,而是要完全弄懂才能去教。細看之下我發現我的英文還是有盲點。我是受正統英文系教育出身,學院派的英文、老舊的英文看得很多,真正今天用的英文接觸得還不夠,而TIME喜歡創新,玩文字花樣,同時新聞體的英文講究簡潔,文字高度精簡,和慢條斯理的十九世紀英文大不相同。另外,TIME的內容無所不包,典故、影射、雙關語等大量使用。古典的典故還難不倒我,一些當今人物,尤其是美國人才熟悉、外人無從接觸的人物,用在典故、影射中就會無法意會。

一九九五年七月我開始參與《TIME中文解讀版》的籌備工作,到現在接近三年的時間,仔細閱讀、翻譯、評注了大量的TIME文章,也審閱了大批譯稿,其間不斷要查資料、打電話、上網找答案,社裡也聘了美籍顧問幫忙,這一段時間最大的收穫應是更深入了解美國社會文化、國際局勢,也豐富了各方面的知識背景,同時TIME的文體也對我的英文寫作風格產生了影響,讓我更趨於精簡,用字比較精準,句型也更有變化。

懶人英文學習法
英文只是個工具,但是這個工具的學習可以說是永無止境。現代英文教學法中的the General Approach主張學習者應認清自己的學習風格,該怎麼學是因人而異,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學習風格的方法。我學習英文的經驗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不過我覺得,好逸惡勞是大部分人的通病。如果你曾痛下決心把英文學好,卻半途而廢,不能持之以恆,那麼我這套懶人的方法可能也適合你。只要找你愛看的書來,不必查字典,不求甚解,知道大概在說什麼,能維持你閱讀的興趣就好了。或者找簡單點的東西來看,或者找《TIME中文解讀版》這類有深度、優美的文字來看,利用翻譯、註解等等來了解文章在說什麼就夠了。這樣你自然能持續閱讀下去,在不知不覺中吸收有意義的input。只是茶餘飯後看看閒書,沒有絲毫勉強,假以時日你的英文就有進步。


引用:http://nas.takming.edu.tw/pluto/article/EngLearn.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