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談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我們要先回到當時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在當時,教育是貴族才能享受到的特權,因為孔子之前,奴隸社會的教育機構,是「家有塾,黨有序,術有庫,國有學」,這種塾、序、庠、學都是官辦學校,收教限於貴族子弟,目的是強化統治機器對勞動人民的統治權力。所謂: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在貴族階級來看來,奴隸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永遠被他們所奴役、支使,當然就不能收教奴隸階級的弟子。 而孔子是第一位提倡平民教育,把教育從貴族帶到平民之中,就是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意思是說,人無論貴賤、貧富、智愚、善惡,都是教育的對象。不要說那時是春秋末的封建時代,即使在今天,仍不能不承認,在教育上是一個十分偉大的觀念,在現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百分之百做到,孔子也不例外。「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17.20) 。然而「有教無類」運用在教學、講授上,意謂教育應當隨所教者的智慧與性情、運用各類不同的方法,不應以一類方法為限。 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這種方式的教學方法是十分自然的,學生的素質不盡相同,當然就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教育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和資質,都不一樣,所以「因材施教」就變成了「有教無類」的一種教學實行的原則。
孔子這種因材施教的主張,可以分為二類:一為對於某類人的因材施教,二為對於某人的因材施教。先說對於某類人的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從上述第一則所引的言論中,就可以知道,資質在中人以上的人,就可以教一些高深的道理,資質在中人以下的人,就不可以教一些高深的道理,以免事倍功半。至於中人,雖然孔子沒有說明,但是從文意就可以推知,中人應該教一些不過於高深也不過於卑淺的理論。從上述第二則所引的言論中,正好可以與第一則的相呼應,有中人以上的資質,可以談論一些高深的道理,卻沒有,正是「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就埋沒了好的人才,不是「失人」嗎?而沒有中人的資質,卻跟他長篇大論談論高深的道理,正是「不可與言而與之言」,浪費了時間,不正是「失言」嗎?所以,一位好的老師,一定先要瞭解學生的資質,依學生的條件而教授道理。所以,依孔子所言,分為三類而教授道理。有教無類,從字面上的解釋,就是我對人,無分貧富、貴賤等的類別,都加以教育。就是教育的對像是不分類別的,但是不代表對不同類的人,就用同一種教育的方式,這就是因材施教。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一段話可知: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很注意觀察學生的秉性特徵,並重視依據秉性特徵採取不同的教導方法,就是「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是孔子從仁的觀念出發,直接體現了「仁者愛人」、「泛愛眾」的具體實踐。 從孔子的一句話可知: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
只要「自行束脩以上」,通常都是來者不拒,無論身分地位、智愚年齡,或是國籍的不同,從來不會後悔。這為平民提供了一個「學而優則仕」的管道。打破了貴族階級的制度,也符合當時時代的潮流。特別是孔子的一些弟子,如顏回、子路、閔子騫、曾參等人,孔子把他們培育成為一流的人才。例如孔子的弟子冉雍(字仲弓)的父親,就是一個身份很卑賤的人,孔子不但照樣教育他,使他成為孔門十哲之一,而且怕一般人因為他的父親的關係瞧不起冉雍,特別替他辯護說:
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論語.雍也》
這段話正是在說明冉雍的父親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對於冉雍的前途,確沒有什麼阻礙。所以孔子對於學生的家世高低,是絲毫不加注意了。這正是說明瞭卑賤者的才智,並不會比高貴的人差,也鼓舞了當時的平民或地位低下的人。
在論語上還有一個故事,更可以顯示孔子這種「有教無類」的偉大精神。當時有一鄉,名叫互鄉。這鄉的風俗,是非常鄙固的,一般人都不屑跟這一鄉的人談話,認為他們不會接受別人意見。有一天,互鄉的一個青年人,來求見孔子,孔子接見了他,一般學人對於孔子肯接見這個青年人,都有點不同意,孔子便對他們說: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絜己以進,與其絜也,不保其往也。《論語.述而》
這種與人為善的精神,更是一種大教育家所特有的「有教無類」的精神 。所以,後來「布衣鄉相」之局,實際上就是起源於教育的開放。他這種教育觀念,不但是後來學術平民化的開端,同時也是開自由民主共和的先鋒。
引用:
史義軍、張榮慶、孟建華《論語仁者無敵的62個智略》,臺北縣:正展出版公司,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初版,頁268。
韋政通《孔子》,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初版,頁219。
陳大齊《孔子學說》,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初版,頁287。
姚式川著《論語體認》,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初版,頁253
《孔子研究集》: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四十九年九月一日初版,頁407。
東方橋《讀論語的方法學》,臺北市:玄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二版,頁18。
引用:http://bbs.mychat.to/reads.php?tid=491502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在貴族階級來看來,奴隸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永遠被他們所奴役、支使,當然就不能收教奴隸階級的弟子。 而孔子是第一位提倡平民教育,把教育從貴族帶到平民之中,就是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意思是說,人無論貴賤、貧富、智愚、善惡,都是教育的對象。不要說那時是春秋末的封建時代,即使在今天,仍不能不承認,在教育上是一個十分偉大的觀念,在現實上,沒有一個人可以百分之百做到,孔子也不例外。「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17.20) 。然而「有教無類」運用在教學、講授上,意謂教育應當隨所教者的智慧與性情、運用各類不同的方法,不應以一類方法為限。 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這種方式的教學方法是十分自然的,學生的素質不盡相同,當然就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教育每一位學生。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和資質,都不一樣,所以「因材施教」就變成了「有教無類」的一種教學實行的原則。
孔子這種因材施教的主張,可以分為二類:一為對於某類人的因材施教,二為對於某人的因材施教。先說對於某類人的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從上述第一則所引的言論中,就可以知道,資質在中人以上的人,就可以教一些高深的道理,資質在中人以下的人,就不可以教一些高深的道理,以免事倍功半。至於中人,雖然孔子沒有說明,但是從文意就可以推知,中人應該教一些不過於高深也不過於卑淺的理論。從上述第二則所引的言論中,正好可以與第一則的相呼應,有中人以上的資質,可以談論一些高深的道理,卻沒有,正是「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就埋沒了好的人才,不是「失人」嗎?而沒有中人的資質,卻跟他長篇大論談論高深的道理,正是「不可與言而與之言」,浪費了時間,不正是「失言」嗎?所以,一位好的老師,一定先要瞭解學生的資質,依學生的條件而教授道理。所以,依孔子所言,分為三類而教授道理。有教無類,從字面上的解釋,就是我對人,無分貧富、貴賤等的類別,都加以教育。就是教育的對像是不分類別的,但是不代表對不同類的人,就用同一種教育的方式,這就是因材施教。我們可以從下面的一段話可知: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日:『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
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很注意觀察學生的秉性特徵,並重視依據秉性特徵採取不同的教導方法,就是「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是孔子從仁的觀念出發,直接體現了「仁者愛人」、「泛愛眾」的具體實踐。 從孔子的一句話可知: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
只要「自行束脩以上」,通常都是來者不拒,無論身分地位、智愚年齡,或是國籍的不同,從來不會後悔。這為平民提供了一個「學而優則仕」的管道。打破了貴族階級的制度,也符合當時時代的潮流。特別是孔子的一些弟子,如顏回、子路、閔子騫、曾參等人,孔子把他們培育成為一流的人才。例如孔子的弟子冉雍(字仲弓)的父親,就是一個身份很卑賤的人,孔子不但照樣教育他,使他成為孔門十哲之一,而且怕一般人因為他的父親的關係瞧不起冉雍,特別替他辯護說:
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論語.雍也》
這段話正是在說明冉雍的父親雖然不是很好,但是對於冉雍的前途,確沒有什麼阻礙。所以孔子對於學生的家世高低,是絲毫不加注意了。這正是說明瞭卑賤者的才智,並不會比高貴的人差,也鼓舞了當時的平民或地位低下的人。
在論語上還有一個故事,更可以顯示孔子這種「有教無類」的偉大精神。當時有一鄉,名叫互鄉。這鄉的風俗,是非常鄙固的,一般人都不屑跟這一鄉的人談話,認為他們不會接受別人意見。有一天,互鄉的一個青年人,來求見孔子,孔子接見了他,一般學人對於孔子肯接見這個青年人,都有點不同意,孔子便對他們說: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絜己以進,與其絜也,不保其往也。《論語.述而》
這種與人為善的精神,更是一種大教育家所特有的「有教無類」的精神 。所以,後來「布衣鄉相」之局,實際上就是起源於教育的開放。他這種教育觀念,不但是後來學術平民化的開端,同時也是開自由民主共和的先鋒。
引用:
史義軍、張榮慶、孟建華《論語仁者無敵的62個智略》,臺北縣:正展出版公司,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初版,頁268。
韋政通《孔子》,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十月初版,頁219。
陳大齊《孔子學說》,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民國五十三年六月初版,頁287。
姚式川著《論語體認》,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初版,頁253
《孔子研究集》: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民國四十九年九月一日初版,頁407。
東方橋《讀論語的方法學》,臺北市:玄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二版,頁18。
引用:http://bbs.mychat.to/reads.php?tid=491502
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即席演講三段論法--附實例
即席演講三段論法--附實例
一、先說明題目的意義:
要依不同的題目作不同的說明,例如『服務的快樂』可直接詮釋服務的內涵與真諦;『讀書與做人』可說明讀書的目的與做人的重要等等。根據前述,我們可以把說明的方式,簡單的歸納成『內涵說』、「目的說」、『重要說』三種,當然任何時候仍然可以用『名言警句法』作為破題的利器,所以總共有四種破題法。抽到題目後,首先想一想用哪一種來破題,選定後,朝這個方向去構思就對了!
二、把握題目的重點,舉出事例加以論述:
所謂把握題目的重點就是要切題,而所謂切題,就是所有的演講內容都要圍繞著主題作論述。但短短的三分鐘很難作有系統的長篇大論,最好的方法就是引用聖賢的名言或眾所周知的事例,再予以進一步的闡釋與說明。而說明的方式,不外依循所引用的聖賢的名言或眾所周知的事例按照其內涵、目的、重要性等分別論述。此部分,將另詳於文後。
三、歸納說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結論:
歸納說明在三分鐘的演講中,往往只適合用短短的一句話或幾句話作結論,甚至再次引用前面已經說過的重要句子,加以強調都可以。因此,這個部分應該是等鈴聲第一次響起時,再好整以暇的為演講作一個簡單有力的結論,並為本次登台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四、共同開場白: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五、以下即依三段論法就各個講題逐一討論:
(一)服務的快樂、服務的人生:
1、破題:
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從呱呱墮地到養生送死,沒有一件事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服務。牙牙學語、蹣頇學步的小孩固然需要仰仗別人的服務才能存活。年富力強、事業鼎盛的中年人如果少了別人的服務同樣不能在群體中生存,而氣血已衰、行將就木的老年人,要是缺乏別人的服務,恐怕就不能安養天年了!因此,我們可以說:「人人為我才有我,我為人人才是人」。
2、論述:
從小,我們就從書本上、從師長的訓示中不斷地看到或聽到『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句話。但是我相信大部份的同學都沒有進一步去思考『人生為什麼要以服務為目的』?我們更相信在未經思考又不甚瞭解個中道理的情況下,所謂服務的人生觀,不過像呼口號一樣,只是口頭上嚷嚷一下,永遠不可能有身體力行的一天。事實上,個人認為,服務不僅僅是一種利他的行為,它更應該是一種利己的行為。因為按照一般直線思考的模式,只有我們自己才會認真地為我們自己服務。但是,如果我們主動去為別人服務以後,別人也開始為我們服務了!請大家想一想,假如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利己利人,大家都樂於奉獻、主動服務的環境,會是多麼的幸福與快樂!
林肯說:『一滴密汁比一加侖膽汁抓住更多的蒼蠅』。更何況,只要我們自己能發亮,就不愁這世界沒有光。就讓我們從今天起,滿懷愉悅的心情為我們周遭的每一個人熱忱地服務吧!
(二)讀書與做人:
談起讀書,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說是個中老手。如果從幼稚園算起,加上小學六年,國中三年,我們每個人都至少經歷了所謂的『十年寒窗』。曹雪芹有謂:『十年辛苦不尋常』,然而在這不尋常的十載寒窗中間,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想想,我們在知識上有沒有增長,在道德上有沒有提昇?
就知識而言,起碼我們從一個不識字的孩童變成一個能讀、能寫、能聽、能說的青年,這些成就嚴格而言,頗值得我們自己驕傲一番。但如果我們單純地以為這就是我們讀書求學的全部,恐怕先聖先賢都要氣得從古墓中爬出來罵人了!因為讀書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明白事理,更要讓我們在明白事理之後,依循書中所教導的正道,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而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更不要成為親友心中永遠的痛!
然而讀書與做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先賢曾說:『德由量進,量隨識長』。就是告訴我們,必須藉著讀書來開拓我們的視野,有了廣闊的視野才會有恢弘的胸襟,有了恢弘的胸襟才有可能做一個堂堂正正、哀樂不傷的人,也才夠得上被稱之為人。讀書既然如此重要,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用功讀書吧!
(三)看報的益處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看報的益處』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前人曾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目的就是要我們在認真求學之餘,也要關心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然而如何才能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獲得周遭所發生的一切資訊,讓我們與它們產生血肉相連的脈動呢?我想除了報紙以外,不另作他想。
也許有人會說,廣播、電視可以更快速的傳播資訊,我個人也深表同意。但聲音、影像相對於報紙,似乎僅止於直接的感官傳播,無法對事件深入的分析,更無法掌握住每一個具有關鍵性的細節。久而久之,我們的腦筋就會被廣播電視所同化,只會作直線的思考,喪失了邏輯思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該有多麼可怕呀!更何況報紙擁有內容多樣的副刊,除了可以豐富我們的常識還可以加強我們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加上看報不受時間的限制,所以說看報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希望大家多多看報。謝謝大家,敬請指教!
(四)放學以後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放學以後』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戰爭。對我來說,人生何止是一場戰爭,人生根本就是大大小小、無數個、無止境的戰爭的集合體。上學像打仗,放學以後又何嘗不像打仗?
我們這一代的國中生,受到多元化入學的毒害,放學後有作不完的功課要寫,有考不完的試要準備。要命的是,我還擁有一個全場緊迫盯人的老爸,使我放學以後的戰況較之在學校的還要慘烈!
為了應付激烈的戰爭,使得我深愛的電動和漫畫早已束之高閣,甚至蒙塵已久。有的時候難免升起一股逃兵的念頭,可是緊迫盯人的老爸,往往洞燭機先,不是開放電動或漫畫,就是帶我和妹妹去打籃球或高爾夫球,假日更費心地安排上山下海的旅遊,讓我有全然獲得解放的感覺。我常常搞不懂,我老爸到底是上帝還是撒旦?
放學以後有甘有苦,雖說苦多於甘。但就像我老爸說的:『現在是你們對你們的未來進行投資的時候,假如你們不但不投資,反而浪費本錢,後果當然要你們自己來承擔』。想到這裡,我想還是乖乖地、認真地打好放學後的這場戰爭吧!
(五)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我心目中的好導師』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導師,我想這應該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為每一位同學甚至每一位導師本身,對這個問題恐怕都會有不同的見解。老實說,我也提不出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不過根據我自己心中的天使和魔鬼常常為了同一件事情,打得你死我活的經驗來看。各種錯綜複雜的答案,大概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就是希望導師越嚴越好,特別是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通通都投注在我們身上。如果還能幫我們解決那些,我們自己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那就再理想不過了!另一類當然是越鬆越好,上課隨你玩,放學沒功課,考試不要緊,記過沒關係。如果還能教我們把馬子,那就實在太幸福了!
講到這,我突然醒悟,好導師所在多有,只是好導師難為,順了姑意就違了嫂意,不要說一班有那麼多同學,單就同一個人來說,最少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需求,何況加上這麼多排列組合?所以在此我必須誠摯地說一聲,顏老師謝謝你!
(六)一本課外書給我的啟示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一本課外書給我的啟示』這個題目,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從小我就愛書,媽媽常說我剛學講話的時候,就經常纏著姥姥,一本又一本地念故事書給我聽。慢慢地我長大了,爸爸更不斷地買書給我看,從散文集、歷史故事、傳記文學到武俠小說,終於把我從一個小弱視看成現在的大近視。
透過爸爸精彩的講解,我覺得每一本書都好像一扇窗,通過它,就可以望進無限。所以光要想哪一本書給了我什麼啟示,就已經夠我傷好幾天的腦筋了!更何況要在短短的三分鐘裡面說清楚、講明白?不過,在這裡,我願意把我從書裡面得到的一點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論讀什麼書,做什麼事或面對什麼人,我們都要敞開我們的胸懷,因為人的心像降落傘一樣,必須是開的才有用。如果我們關閉了心靈之窗,我們就不可能萃取書中的智慧;如果我們關閉了心靈之窗,我們也不可能從事物的脈絡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如果我們關閉了心靈之窗,我們就更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所以請大家打開書本的同時,記得也要打開心靈。
引用:http://blog.udn.com/a110547/2615254
一、先說明題目的意義:
要依不同的題目作不同的說明,例如『服務的快樂』可直接詮釋服務的內涵與真諦;『讀書與做人』可說明讀書的目的與做人的重要等等。根據前述,我們可以把說明的方式,簡單的歸納成『內涵說』、「目的說」、『重要說』三種,當然任何時候仍然可以用『名言警句法』作為破題的利器,所以總共有四種破題法。抽到題目後,首先想一想用哪一種來破題,選定後,朝這個方向去構思就對了!
二、把握題目的重點,舉出事例加以論述:
所謂把握題目的重點就是要切題,而所謂切題,就是所有的演講內容都要圍繞著主題作論述。但短短的三分鐘很難作有系統的長篇大論,最好的方法就是引用聖賢的名言或眾所周知的事例,再予以進一步的闡釋與說明。而說明的方式,不外依循所引用的聖賢的名言或眾所周知的事例按照其內涵、目的、重要性等分別論述。此部分,將另詳於文後。
三、歸納說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結論:
歸納說明在三分鐘的演講中,往往只適合用短短的一句話或幾句話作結論,甚至再次引用前面已經說過的重要句子,加以強調都可以。因此,這個部分應該是等鈴聲第一次響起時,再好整以暇的為演講作一個簡單有力的結論,並為本次登台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四、共同開場白: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五、以下即依三段論法就各個講題逐一討論:
(一)服務的快樂、服務的人生:
1、破題:
我們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從呱呱墮地到養生送死,沒有一件事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服務。牙牙學語、蹣頇學步的小孩固然需要仰仗別人的服務才能存活。年富力強、事業鼎盛的中年人如果少了別人的服務同樣不能在群體中生存,而氣血已衰、行將就木的老年人,要是缺乏別人的服務,恐怕就不能安養天年了!因此,我們可以說:「人人為我才有我,我為人人才是人」。
2、論述:
從小,我們就從書本上、從師長的訓示中不斷地看到或聽到『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句話。但是我相信大部份的同學都沒有進一步去思考『人生為什麼要以服務為目的』?我們更相信在未經思考又不甚瞭解個中道理的情況下,所謂服務的人生觀,不過像呼口號一樣,只是口頭上嚷嚷一下,永遠不可能有身體力行的一天。事實上,個人認為,服務不僅僅是一種利他的行為,它更應該是一種利己的行為。因為按照一般直線思考的模式,只有我們自己才會認真地為我們自己服務。但是,如果我們主動去為別人服務以後,別人也開始為我們服務了!請大家想一想,假如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利己利人,大家都樂於奉獻、主動服務的環境,會是多麼的幸福與快樂!
林肯說:『一滴密汁比一加侖膽汁抓住更多的蒼蠅』。更何況,只要我們自己能發亮,就不愁這世界沒有光。就讓我們從今天起,滿懷愉悅的心情為我們周遭的每一個人熱忱地服務吧!
(二)讀書與做人:
談起讀書,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說是個中老手。如果從幼稚園算起,加上小學六年,國中三年,我們每個人都至少經歷了所謂的『十年寒窗』。曹雪芹有謂:『十年辛苦不尋常』,然而在這不尋常的十載寒窗中間,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想想,我們在知識上有沒有增長,在道德上有沒有提昇?
就知識而言,起碼我們從一個不識字的孩童變成一個能讀、能寫、能聽、能說的青年,這些成就嚴格而言,頗值得我們自己驕傲一番。但如果我們單純地以為這就是我們讀書求學的全部,恐怕先聖先賢都要氣得從古墓中爬出來罵人了!因為讀書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明白事理,更要讓我們在明白事理之後,依循書中所教導的正道,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而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更不要成為親友心中永遠的痛!
然而讀書與做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先賢曾說:『德由量進,量隨識長』。就是告訴我們,必須藉著讀書來開拓我們的視野,有了廣闊的視野才會有恢弘的胸襟,有了恢弘的胸襟才有可能做一個堂堂正正、哀樂不傷的人,也才夠得上被稱之為人。讀書既然如此重要,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用功讀書吧!
(三)看報的益處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看報的益處』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前人曾說:「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目的就是要我們在認真求學之餘,也要關心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以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然而如何才能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獲得周遭所發生的一切資訊,讓我們與它們產生血肉相連的脈動呢?我想除了報紙以外,不另作他想。
也許有人會說,廣播、電視可以更快速的傳播資訊,我個人也深表同意。但聲音、影像相對於報紙,似乎僅止於直接的感官傳播,無法對事件深入的分析,更無法掌握住每一個具有關鍵性的細節。久而久之,我們的腦筋就會被廣播電視所同化,只會作直線的思考,喪失了邏輯思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那該有多麼可怕呀!更何況報紙擁有內容多樣的副刊,除了可以豐富我們的常識還可以加強我們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加上看報不受時間的限制,所以說看報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希望大家多多看報。謝謝大家,敬請指教!
(四)放學以後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放學以後』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戰爭。對我來說,人生何止是一場戰爭,人生根本就是大大小小、無數個、無止境的戰爭的集合體。上學像打仗,放學以後又何嘗不像打仗?
我們這一代的國中生,受到多元化入學的毒害,放學後有作不完的功課要寫,有考不完的試要準備。要命的是,我還擁有一個全場緊迫盯人的老爸,使我放學以後的戰況較之在學校的還要慘烈!
為了應付激烈的戰爭,使得我深愛的電動和漫畫早已束之高閣,甚至蒙塵已久。有的時候難免升起一股逃兵的念頭,可是緊迫盯人的老爸,往往洞燭機先,不是開放電動或漫畫,就是帶我和妹妹去打籃球或高爾夫球,假日更費心地安排上山下海的旅遊,讓我有全然獲得解放的感覺。我常常搞不懂,我老爸到底是上帝還是撒旦?
放學以後有甘有苦,雖說苦多於甘。但就像我老爸說的:『現在是你們對你們的未來進行投資的時候,假如你們不但不投資,反而浪費本錢,後果當然要你們自己來承擔』。想到這裡,我想還是乖乖地、認真地打好放學後的這場戰爭吧!
(五)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我心目中的好導師』這個題目,來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怎樣才算是一個好導師,我想這應該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為每一位同學甚至每一位導師本身,對這個問題恐怕都會有不同的見解。老實說,我也提不出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不過根據我自己心中的天使和魔鬼常常為了同一件事情,打得你死我活的經驗來看。各種錯綜複雜的答案,大概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就是希望導師越嚴越好,特別是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通通都投注在我們身上。如果還能幫我們解決那些,我們自己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那就再理想不過了!另一類當然是越鬆越好,上課隨你玩,放學沒功課,考試不要緊,記過沒關係。如果還能教我們把馬子,那就實在太幸福了!
講到這,我突然醒悟,好導師所在多有,只是好導師難為,順了姑意就違了嫂意,不要說一班有那麼多同學,單就同一個人來說,最少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需求,何況加上這麼多排列組合?所以在此我必須誠摯地說一聲,顏老師謝謝你!
(六)一本課外書給我的啟示
各位評審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午安,我是○年○班的○○○,很高興能夠藉著這次演講比賽的機會,以『一本課外書給我的啟示』這個題目,就教於各位老師和各位同學。
從小我就愛書,媽媽常說我剛學講話的時候,就經常纏著姥姥,一本又一本地念故事書給我聽。慢慢地我長大了,爸爸更不斷地買書給我看,從散文集、歷史故事、傳記文學到武俠小說,終於把我從一個小弱視看成現在的大近視。
透過爸爸精彩的講解,我覺得每一本書都好像一扇窗,通過它,就可以望進無限。所以光要想哪一本書給了我什麼啟示,就已經夠我傷好幾天的腦筋了!更何況要在短短的三分鐘裡面說清楚、講明白?不過,在這裡,我願意把我從書裡面得到的一點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論讀什麼書,做什麼事或面對什麼人,我們都要敞開我們的胸懷,因為人的心像降落傘一樣,必須是開的才有用。如果我們關閉了心靈之窗,我們就不可能萃取書中的智慧;如果我們關閉了心靈之窗,我們也不可能從事物的脈絡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如果我們關閉了心靈之窗,我們就更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朋友!所以請大家打開書本的同時,記得也要打開心靈。
引用:http://blog.udn.com/a110547/2615254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