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地震災害的特點

地震災害的特點:

'via Blog this'

地震災害的特點
發佈時間:2011-04-05 文章來源
地震的過程,是地下斷層的活動過程,是地震波的傳播過程,是積蓄已舊的地下能量的釋放過程。作為地震災害,就不是單純的自然現象了。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地震災害就是地震施加於人類社會,達到一定強度時,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危害。如果人類不加預防,就會造成重大損失,反之就可以將災害程度降低。以唐山地震為例,地震災害有以下特點:
1.地震災害的突發性強。地震孕育過程雖然很長,但往往在瞬間突然爆發。從地震的發生至成災的過程不過幾秒到幾十秒之間。由於地震災害具有這種積聚性、突發性,它往往發生在人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而一旦覺察到它的發生,卻幾乎來不及採取防範措施,災難就降臨了,所以預防難度大。
2.地震災害的破壞性大。由於房屋倒塌和生命線工程的破壞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地震最主要的災害。發生在人口稠密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地震往往可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唐山地震,對人工設施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幾乎將唐山市的建築物全部摧毀,城市居民住房倒塌率達到99%,全市供水、供電、通信等生命線工程均遭到破壞;
3.地震災害的影響面廣。地震發生後,尤其是城市大地震發生後,不僅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而且它所造成的損失對一個國家所產生的經濟、社會影響是多方面的。唐山地震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億元,由於停工停產等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也達100億元,震後的恢復重建5年內耗資100多億元。這樣的巨大損失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顯然是巨大深遠的。慘重的災情舉國震驚,加之震後的種種誤傳,一時之間人們“談震色變”,恐震心理極為嚴重,據估計,震後的一個時期,全國約有4億人陸續住進了防震棚。根據地震災害的成因,大致可成三大類:直接災害、次生災害、誘發災害。地震的直接災害是房倒屋塌、海嘯、山體滑坡、水庫決口、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等。由地震引起的火災、水災、毒氣蔓延等都屬於地震次生災害。誘發災害是指地震引起的社會問題、瘟疫等。天津一華工廠唐山地震時閥門鬆動失控,大量氯氣泄出,造成三名工人當場死亡。當氯氣泄漏時,周圍400米範圍內的人員都應立即疏散,否則將有生命危險。地震海嘯對於海岸和船舶有嚴重威脅,2004年印尼大海嘯造成十幾萬人死亡,教訓慘重。
火災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的火災就是因為地震發生時正是中午,家家都在生火作飯,地震到來,火爐倒了造成火災,無法控制,造成14萬人死亡。地震時因房屋倒塌而死亡的人數還不到死亡人數總數的十分之一,而大多數都是地震火災燒死的。1906年4月18日美國舊金山8.3級地震引起的火災,也因地震起火,因供水系統破壞,無水滅火,任憑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最後用炸藥炸出一條“隔火帶”,才控制住火勢,但為時已晚,總面積10平方公里的市區基本化為灰燼。
水災
義大利的瓦讓水庫地震,最大震級僅為4級,然而地震引發庫區沿岸大滑坡,激起70米的巨浪,傾瀉了約3000萬立方米的洪水,造成2000多人喪生,使朗加倫鎮蕩然無存。
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這種波浪運動引發的狂濤駭浪,洶湧澎湃,它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墻”內含極大的能量,衝上陸地後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對生命和財產的嚴重摧殘。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
地震海嘯分兩種
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說,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