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發生火災時人類避難行為的本能,歸納五種類型

發生火災時人類避難行為的本能,歸納五種類型。

1.回巢本能:當人們遇到意外災害時,為求保護身體,會本能地折返原來的途徑,或依日常慣用的途徑以求逃脫。因為避難逃生途徑大多靠近常用的走廊、樓梯或電梯附近,從那兒可安全地逃到安全梯或出口。所以,平時所走的路線若能暢通地到達走廊或通道的末端,即確保生命的安全。

2.躲避本能:當人們察覺到有異狀時會直覺地避開。例如,建築物發生火災時,煙及火焰在建築物的中心地區上昇時,人們會向外圍方向疏散;反之,煙與火焰從建築物之外圍部位上昇,人們則會退避到中央地區。

3.向光本能:火災發生後濃煙將四處流竄,並多半會停電。此時,人們為求良好的視線,會向四周有光線的地方逃跑。因此,對有濃煙的火災而言,陽台、屋外樓梯、窗口及樓梯口就成為有利的避難途徑。因此集中亮度在有效的避難途徑上是必須的。而且平時應限制裝設容易混淆不清的一般裝飾用燈具,並依規定及實際需要設置避難方向指示燈及出口標示燈,以引導正確的避難方向。

4.左轉本能:一般人多較慣於使用右手,所以右手、右腳較為發達,而在黑暗步行時,採左轉型態比較有利,比較能保護身體。這是專家就人體移動現象的一種看法。沿著左邊的牆壁逃生,卻是對避難有利的。避難者若能預先想好路徑,並以左轉型態往下的方法逃難,將減少混亂而會有更高的存活希望。

5.追隨本能:當建築物發生緊急狀況時,群眾會追隨一位領導人以求生存,這位領導人之避難行動是否正確,充份影響眾人性命之安危。因此,對於不特定對象多數人使用之旅館、百貨公司、商業大樓、超級市場、醫院等建築物,適當的引導是很需要的。因此,平時就要對這些引導者做好養成與訓練的工作。